1.搜尋引擎為主軸
- Web1.0 是一開始的網路環境,由少數人發展起來提供網站給大家看。
(引自此)
- Web2.0 網路漸漸發展起來後,其強大特性慢慢被發掘,包括合作、社群、連結等。網路使用者也大幅上升,網路可被視為一個平台,在大眾開放參與之下,透過網際網路,產生群體互動進而逐漸擴大的人際連結網絡。
- 搜尋引擎演進,google發明了一種技術bot,可以主動到你的網站查的你的網站是否有新的內容,而將他的搜尋引擎資料庫更新,網頁也隨之邁向動態。
- web2.0: 很多的人提供給很多的人看 ( many contributer = many reader )
- Web 3.0 網路技術部分其實在1.0到2.0並沒有革命性的改變,只是社群的加入讓許多固有的技術發展起來。Web 3.0希望有一個革命性的改變,就是常聽到的語意網,簡單來說就是讓網路能夠變的更聰明,了解我們的需求。
- 新一代搜尋引擎如Wolfram alpha,便是想達成問與答的系統,MMDays有很精彩的相關分析。
- Web3.0: 能看的東西跑到想看的人手上 ( value run into need )
Web 2.0是學者們對於新型網路所作的總結歸類,是在2005年提出的概念,Web3.0則是2006年提出的概念,現在大多數人認為還是處於Web2.0階段。許多人認為Web2.0 處在過渡的時期,現在的網路面貌是資訊量眾多,像是好用軟體很多,但我們沒有時間去是每一個軟體。好文章很多,但我們永遠沒辦法讀完所有的好文章。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是我們的工作。Browny有一個很好的比喻:
以下引自Dreamers Corps他對Web 1.0和Web 2.0有非常精彩的見解:
3.例子(引自Dremers Corps.)
大英百科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百科全書,在1994年大英線上百科正式發佈。由於是學者專家署名撰寫,大英百科的內容被認為不容易出錯。相對於大英百科,維基百科是眾多網路用戶以自己的知識為基礎,透過wiki機制互相對話、共同編輯某個主題,強調使用者參與協作以及內容開放(Open content)。引用一句經典的警句:「更多的眼睛能看到更多的錯誤。」,維基百科即是據此改善權威性不足的問題。根據自然雜誌所做出的評比,41篇科 學文章中,維基百科存在162個錯誤,大英百科全書存在123個錯誤這或許意味著由眾多使用者協作而成的維基百科,其資料正確性並不在大英百科之 下。
-
例子二:個人網站 v.s. 部落格
-
例子三:Yahoo!奇摩家族 v.s. 地圖日記
-
例子四:個人書籤 v.s. 網路書籤
4.技術(引自Dremers Corps.)
關於Web 2.0的技術發展,Tim O’Reilly認為輕巧的開發模式、組裝式創新、使用者為開發者將是關鍵。舉例來說,Amazon的網路交易95%是使用輕巧的REST服務完成,5%使用SOAP,Google 地圖則採用簡易的AJAX介面,可以輕易的和其他服務Mash-up,Housingmaps就將Google 地圖和Craigslist的房屋銷售資料結合,可以同時查到房屋價格和地理位置。Amazon、Facebook、Flickr等網路平台則開放Web APIs讓使用者可以擷取部份的程式和資料庫,開發各種好玩好用的應用程式。此外使用者可以利用Widget不用開啟瀏覽器就可以連上網路執行一些功能或者可以鑲嵌在網誌,打造出有個人風格的介面。以下會大略解說下一些Web 2.0的相關技術。
- AJAX
AJAX 全稱是非同步JavaScript和XML,維基百科將其定義為用來創建互動式網頁應用的網頁開發技術,其用途是在伺服器和客戶端的資料傳輸中,加入一個 中介,這個中介有兩個作用,第一就是非同步資料更新(意思是會將可能要求的資料預先存放在客戶端),第二是選擇性的更新(只更改一部分需要更新的網頁,而 非全部重新讀取),以Google 地圖為例,在左右移動地圖時,幾乎不會有延遲的現象。 - Blog and Wiki
Blog 是由個人發佈資訊的網站,某個人在這裡發佈資訊,供他人閱讀,讀者可以留言評論,但無法發佈文章。Wiki是1995年Ward Cunningham所創立,Wiki是一個能允許所有訪問者創建、刪除、編輯頁面的網站,具有多人協作的機制。Blog和Wiki都是內容管理系統的一種,但差別在於,Blog的作者可以修改文章,但是歷史紀錄無法保留下來,所以適合發表個人觀點和收集使用者的回饋;Wiki可以讓訪問者都能修改文章,並保存修改紀錄,因此適合圍繞主題的群體討論和共同寫作。 - Mash-up
Mash- up,依據維基百科指的是整合各種資料和服務以創造新的網路服務應用,通常Mash-up的來源是Web API或RSS feeds,搭配不同來源的內容或資訊,混合成一個網站或網路服務。舉例來說,地圖日記就是將網誌和Google 地圖結合在一起,創造新的網路服務。然而Mash-up也允許個人組合自己想要的網路服務,例如在網誌上鑲嵌Youtube影片、Flickr相片等等, 此外個人化首頁(Personalized Homepage)也是一種將新聞、相片、天氣、遊戲的Widget Mash-up。 - RSS Feeds
RSS,依據維基百科是指消息來源(Feeds)的標準規範,用以發佈經常更新的資料例如網誌文章、新聞、音訊或視訊的摘要。RSS包含全文或是節錄的文字,再加上所訂閱之發佈資料和授權的後設資料(Metadata)。RSS能夠在發佈者更新時自動地發佈資料,同時也使訂閱者不需要連到該網站,就能即時更新喜歡的網站。要訂閱RSS必需要備有RSS閱讀器,或是附加在瀏覽器的RSS閱讀器。 - Web APIs
Web APIs即是Web services,將資料放在 XML 欄位,再經由結構簡單的REST,或是較複雜的SOAP信封,以HTTP/HTTPS協定來傳遞,Web APIs通常是各個網站有自己特殊的制定需求,但是標準的Web API例如網誌發表文章,被廣泛使用。一些網路平台,像Facebook、Flickr、Amazon 將平台的API開放,使得第三方應用程式的開發和Mash-up的運用興盛起來。關於Web APIs更進一步的資訊請參考這裡。 - Widget
Widget 指的是可以應用在桌面、網誌和個人化首頁(例如iGoogle)的小玩意。可以讓使用者不需要打開瀏覽器,就可以在桌面取得網路上隨時更新的資訊,例如全 球各時區時間、氣象、匯率、字典、股市等等,也可以鑲嵌在網誌或個人化首頁裡,擺放各種稀奇古怪的動畫、遊戲和實用工具。(例如地圖、紫外線指數、天氣預 報、空氣品質….)
[1]http://dreamerscorp.com/blog/%E4%BB%80%E9%BA%BC%E6%98%AFweb-20/
[2]http://gordon168.tw/?p=25
[3]http://brownywalking.blogspot.com/2009/05/opinion-web30-30.html
[4]http://libraryviews.blogsome.com/2008/06/27/709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